世界上最傻的事,就是一边渴望成为飞猪,一边对风口熟视无睹
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146篇原创
1
当年提出“飞猪理论”时,雷布斯一定没想到会这样害人不浅。
“站在风口上,猪都会飞”。
好嘛,于是所有人都在感慨:
哇,原来我没成功,不是因为我不够努力,是因为不在风口上啊!
那么问题来了,风口在哪儿呢?
一个人一旦用动机思考(我一定要成功),用幻觉支撑(我一定会成功),用激情下注(要我做什么都行),那他不一定会找到风口。
却很可能真会变成一只猪,迟早成为别人案板上的肉。
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貌似处处都是风口,却少有猪真的飞起来。
难道雷布斯错了,真的没有风口吗?
也不是。
风口是有的,但你的打开方式不对。
2
二十来岁的年轻人,尤其喜欢“飞猪理论”。
他们没有从业经历,所以就没有惯性,然后就没有方向,更有动机去寻找风口。
我一个初中老师的儿子,加过我微信,很久前聊了几句。
小伙子在一个二本学校学园林,毕业在一个设计公司做园林设计师。
干了一年不到,经常加班熬夜出图纸,薪酬勉强够生活,觉得自己“可能不适合干这个”,想找个“风口上的事”来做。
听说现在写作挣钱很火,报了两个写作班,开了个公号,折腾了两个月阅读量单篇最高300,放弃了。
后来又听说微商挣钱,找了个杂牌子养生产品,发了几周朋友圈,感觉没进展还影响个人形象,又停了。
最后居然还去学编程,几节课下来跟听天书一样,灰溜溜又败下阵来。
听他讲完,屏幕这边我苦笑了:
这哪叫找风口,这是上“社会大学”缴学费啊。
我跟他说,虽然我不懂园林专业,但是我知道中国的城镇化率也才刚过50%,离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。
这个趋势会持续多久不好说,不过贯穿你职业生涯的前半段没啥问题。
国家天天出台环保政策,“宁要绿水青山,不要金山银山”可以说是苦口婆心了,且不说一线城市,你看现在内地的省会,下面的地级市,好一点的县级市,哪个不注重城市绿化率和园林景观打造。
所以,你觉得你的园林行业算不算风口?
你现在看到的,是自己这个职位的苦和累,我问你,哪个行业的底层工作不苦不累?
不要光看现在,你更该看的,是这个平台在行业里是什么地位,未来是什么发展方向,还有这个行业有没有空白领域要做,未知市场要打,哪些公司在做。
这决定了你的发展空间。
过了半年,小伙联系我说仔仔细细想了一下,对工作也没那么排斥了,干得上心,进步也很快,正在准备考个什么证。
我挺为他高兴的。
你找的风口,可能就在自己身边,与其无头苍蝇一样去找风口,不如把握好自己身边的风口。
3
刚才说的是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,其实职场里的老司机,同样面临“风口”的选择。
三十多四十几岁,已经在自己的行业里打过滚的油腻中老年人,惯性强,人也懒,风口跟他们好像没什么关系。
但是到处不都在说嘛,时代抛弃你从不说再见,所以要说他们心里不焦虑,不担心,还真是假的。
不同的是,老司机们已经把自己的青春换成了某个行业的经验和人脉,还有某项技能的积累。
切换到风口时处理不好,沉没成本太高,一切得从零开始;处理好了,原有技能迁移过去,说不定会有奇效。
前些天,我在华为的一个老同事,出差时来拜访我。
她跟我一起进公司,十几年在总部从研发小兵干到某级别主管,又去了华为国外研究所呆了两年。
调回国没多久,公司开始搞“34+”政策。
“34+”就是合同期满后,年龄超过34岁的研发人员,再次签约会非常困难,她的合同还有一年多到期,现在也在从长计议。
我问她怎么考虑的,心想会不会和我当年认识的许多研发一样,转到市场口或者别的岗位去。
结果她说,她的下一份工作应该会是人工智能,现在最热的“风口”。
我太惊讶了。
她说本来她的研究领域不是这个,但是因为对新技术的兴趣,她很早就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,对相关的技术流派、应用趋势并不陌生。
国外那两年,趁着老公孩子不在身边,她找了大量人工智能的资料来学,参加了不少相关的学术会议,靠着公司的品牌背书,还跟一些人工智能的技术大牛做过探讨,参与过几个小项目的前期。
回国后,在圈子里也算是有点小名气,不止一家公司正在挖她。
我故意问,你确实认识一些行内人士,但是光这个可不能说明你的价值吧?
她笑了笑,你是在激我,不过我可以解释给你听:
第一:我之前的技术背景对理解人工智能非常有帮助,所以我现在的水平比起“科班出身”的并不弱太多,尤其是机器学习这块儿。
第二,人工智能在国际上竞争非常激烈,交流和思路拓展就极其有必要,我可以流畅地用英语和各国专家交流切磋,收获最先进的理念和启发。
虽说现在翻译也逐渐人工智能化,但是人和人的直接沟通,永远是无法替代的,你总不能在鸡尾酒会上带着翻译机吧。
第三,我虽然研发出身,但是华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早就深入骨髓,在用户需求和解决方案的理解上,我是一座非常合适的桥梁。
第四就是我的管理能力,已经在以往的工作中得到检验了。
听她讲完,我弱弱地问,跟其他也在准备被裁掉的同事相比,你现在应该没什么好苦恼的吧?
她哈哈一笑:也有啊,是去初创公司拿着原始股创业,还是去上市公司做高管,也蛮难选择的呢!
我笑了笑没说话,心里想着:
如果真有风口这回事,那它也只属于早有准备的人。
4
我现在还想得起,当我的这位前同事聊起人工智能时,眼里发出的光芒。
她应该就是典型的那种,喜欢的事恰恰成为风口的人吧。
我真心祝福她。
这个世界真没有那么多风口,而且,风口也经常在变。
我理解的“飞猪理论”,不是你去寻找风口,而是你喜欢做的事恰好成为风口,因为风口刚打开所有人水平都差不多,但是你因为有兴趣,更早就开始练习,开始投入,所以你会更容易脱颖而出,然后乘着风飞起来。
与其去赌风口在哪,自己一个猛子扎进去,呛了水不得不退出。
不如安安心心找到自己的热爱,认认真真地开始,勤勤勉勉地坚持。
即使成不了风口,最差的情况是,你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。
而如果暂时没有找到,你现在的工作就应该是你的热爱的其中一个选项。
写作也好、演讲也罢、编程什么的,其他技能最好依附在你自身的工作之上,为你的工作加持上更大的助力,才更容易为自己持续的投入加油打气。
你一定要相信:必然会有一件事让你感觉自己“为之而生”。
只有你热爱它,投入时间去精通,哪怕是一项微不足道的技能,如果做得比所有人都厉害,那你也可以获得极高的奖赏。
再进一步,你要是把这件事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,无比专注,无比投入,那么你的人生也将因此而富有意义。
至于是不是风口,又有什么关系呢?
PS:
和同学分别的时候,我说,好焦虑呀,给我推荐一本书吧,入门级的,讲讲我们普通人怎么在人工智能时代还能生存下去。
她说好呀,有本万维钢作序的书可以推荐给你。
嗯,我最近已经看完了,下篇文章就写写这本书。
往期话题